水泥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水泥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我国大豆产业的特点隐忧和出路上马桑

发布时间:2020-11-04 10:24:04 阅读: 来源:水泥厂家

我国大豆产业的特点、隐忧和出路(上)

一、大豆是我国一项重要民族产业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古称之为“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在世界大豆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迄今,大豆产业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产业。所谓大豆产业,是包括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及其相关服务活动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在当今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接近968万公顷,总产量高达1700多万吨,为5000多家油脂加工企业提供大豆原料,大豆油年产量在590余万吨以上;在大豆油的消费中,食用消费量超过76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约为80万吨,预计进口大豆油230万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已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6.4%,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大豆还是我国优质饲料蛋白来源。大豆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当之无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二、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新特点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大豆产业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大豆产业也相应转变,呈现出明显的“五化”特点:种植居于高位,作物大宗化;区域特征明显,趋向集中化;购销放开多年,完全市场化;加工结构转变,规模扩大化;进口愈来愈大,严重依赖化。 1.种植居于高位,作物大宗化。上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三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超过了我国。预计2005/2006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的大豆总产量依次为:8400万吨、5800万吨、4050万吨和1700万吨,我国的大豆总产量在世界大豆生产中居第4位。同时,大豆在国内农作物中也居第4位,仍然是大宗农作物(见表1和表2)。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产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到1993年,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4万公顷,产量达1530.7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31%和47%,单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94年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为922.2万公顷,而产量却创纪录地达到1600万吨。此后,大豆生产出现徘徊甚至呈现萎缩的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又逐步扩大和提高。目前我国大豆产业遭遇到国外粮油贸易商挟其强大资本优势和产业背景大举进入的挤压。 2.区域特征明显,趋向集中化。虽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种植大豆,但区域集中的特征很明显,主产区有两大片:一片是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另一片是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省。按其播种季节划分,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等四类,但以春大豆为主,夏大豆次之。我国春大豆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50%。东北地区是我国春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播种,耕作制度采用的是麦、豆轮作,为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海流域各省(主产省份是河北、河南、安徽、山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30%。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再播种,当大豆收获后,再播种冬季作物,形成一年三熟制,我国江苏、浙江、江西的中南部、湖南的南部、福建和台湾省,种植秋大豆较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15%。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的南部,播种面积不大,产量也很低。 3.加工结构转变,规模扩大化。我国大豆消费主要有四种途径:榨油消费、种用、食用及工业消费。但从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大豆消费中用于榨油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从1998/1999年度的63%提高到2001/2002年度的73%,再提高到2005年的77.2%以上,7年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大豆榨油后的主要副产物是豆粕,它有不同的用途,因而又产生不同的产业链。豆粕除用于制作牲畜和家禽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可以用于制造糕点、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等。大豆油除直接食用和进行食品加工外,也用在工业和医药行业。 令人瞩目的是,外资的进入和大举并购,促使油脂企业结构发生巨大转变,涌现一批“巨型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日加工1000吨的油脂企业就算很大了,但现在这样的企业已经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企业了。到2003年7月,我国拥有日加工10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已达72家,2000吨的油脂企业28家,3000吨的油脂企业13家,7000吨的油脂企业两家。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有11家日处理油料为6000吨的大型油厂,其中5家在中国,即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厂(12500吨/天),广西防城港大海油厂(7500吨/天),河北秦皇岛金海油厂(7000吨/天),江苏连云港益海油厂(6000吨/天)和河北三河汇福油厂(6000吨/天)。其中,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集团包括:江苏连云港益海油厂、中粮集团、九三油脂、大连“华农”和大连“华良”。目前这几家企业集团已拥有日处理大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4.分布结构转移,形成“一线一面”的格局。我国大豆加工业地理分布大举转移,其走向特点是由大豆主产区向豆油豆粕主销区转移。近年来新增的大豆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由北向南、再向西南的“沿海一线”,即由辽宁大连、山东、经江浙、广东到广西北海的几千公里的沿海港口,迄今已经建造了约100个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均在1000-3000吨之间,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建起了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这一“线状区”是豆粕和豆油的主要消费地,有良好的港口,方便大豆进口。此外,黑龙江省是我国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大豆压榨业的主要省份,该省依靠其大豆主产区的优势,全面发展大豆压榨加工,迄今压榨能力500吨/日大豆以上的油脂企业达到12个,形成了一个“面”。上述“一线一面”就是我国目前大豆压榨加工业的基本地理分布格局。 随着大豆加工业的转移,目前我国凸显出“五大区鼎立”的局面。2004年,国内民营企业和国外一些大集团公司又开始在内地兴建一系列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如新疆昌吉油厂(日处理1000吨大豆),陕西西安邦淇油厂(日处理2500吨大豆),重庆油厂(日处理3000吨大豆),湖北天门油厂(日处理1500吨油菜籽),黑龙江九三油脂(日处理5000吨大豆),安徽蚌埠花园油厂(日处理3000吨油菜籽)等。新增油脂加工能力改变了全国油脂加工业的分布地图,形成了五大油料加工区:东北加工区(以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和吉林德大油脂公司为代表);环渤海加工区(以大连华农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山东莱阳鲁花、秦皇岛金海粮油公司、河北汇福粮油、连云港益海油脂和山东黄海油脂为代表);长三角加工区(以江苏张家港东海粮油、浙江新市油脂、南通宝港油脂、宁波金光油脂、上海良友集团、安徽大平工贸集团和蚌埠花园油脂等为代表);珠江三角洲加工区(以广州植之源、湛江华农饲料蛋白开发公司、东莞中谷油脂、东莞嘉吉油脂、南天油粕工业和南海粮油公司为代表)和西部加工区(以四川金石油脂公司、西安邦淇油厂、新疆昌吉油厂和重庆大豆油厂为代表)。 沧海桑田,产业变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贸易、加工和消费形成新的格局,大豆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我国仍然是世界大豆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大豆加工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同时,不能不面对的是,曾经占世界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首位的我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 (作者丁声俊系国家粮食局粮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赤龙之吼

三国戏英杰传破解版

战火与荣耀破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