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水泥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山西煤矿采空区占总面积18煤炭工业告别小煤窑-【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2:52:48 阅读: 来源:水泥厂家

山西煤矿采空区占总面积1/8 煤炭工业告别小煤窑

“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山西人经常这样自豪地说。

山西119个县(市、区)有94个产煤。60多年来,山西累计开采原煤120亿吨,其中90亿吨输往全国各地。山西煤炭供应全国28个省(区、市),煤炭重点订货量、出省外调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70%以上。

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国家及山西省内各级政府对能源产业均采取了倾斜政策,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既有力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山西经济发展。

然而,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使山西付出沉重的代价。全省煤矿采空区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产生了“生态破坏、事故多发、资源浪费、贫富差距、产业单一”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面对经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省情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转型跨越发展战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山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揽,科学谋划部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研究编制和上报工作,

同时以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部署启动先行试点工作,着力推进标杆项目,促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较快、结构趋好、效益提高、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转型综改试验先行试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度备受关注的“污染大省”、“事故大省”,实现了“华丽转身”。为此,《财经界》杂志记者对山西全省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转型跨越,山西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山西不转型,没有出路;不跨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转型,既是对传统观念的扬弃,也是对发展惯性的扭转;既是对利益格局的重整,也是对发展思路的革新。转型跨越发展,不仅是山西的共识,更是山西的共为,放眼转型跨越、放手转型跨越、放胆转型跨越,已经给三晋大地带来深刻变化,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在2011年比全国快3.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山西在处理黑色资源与绿色发展、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的矛盾等方面,也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依托煤而又不依赖煤、立足煤而又超越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煤炭工业集约发展,转型已成为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热点、投资重点、工作亮点,支柱产业多元化正在形成。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73亿元,增长27.3%。其中,非煤产业投资2097.3亿元,增长35.2%,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9.5%;新兴产业投资914亿元,增长49.9%,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的27.4%;非高耗能工业完成投资2178.7亿元,增长49.7%,增幅比全省工业投资高11.8个百分点。

全力破解“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难题,努力实现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变,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全省经济逐步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安全发展的道路。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经过3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大力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使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单井规模平均达到年产120万吨以上,资源回采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80%以上。山西煤炭工业告别了小煤窑,跨入了现代化大矿时代。

坚持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大力发展煤电铝、煤焦化、煤物流、煤机械、煤洗选、煤环保、煤安全、煤建材等关联产业,相继布局和建设了一批煤基多联产项目、先进装备制造等标志性项目和循环经济园区,积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一大批非煤项目落地生根,新兴产业占比率有新提高,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太原年产2200万台苹果手机生产线投产,晋中吉利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推进,长治成功集团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太原长安重汽煤层气汽车、大运重卡、陕汽大同新能源专用车项目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壮大,晋城富士康科技工业园项目、孝义乐百利特LED项目以及太原、阳泉、长治三个云计算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山西国际陆港园区致力于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太原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现货交易正式启动。

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为抓手,全省上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产业转型、企业发展、园区建设、项目落地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在资金融通、财税优惠、用地保障和项目审批等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了重点突破,迈出了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几年,山西不仅产业转型成绩斐然,经济发展、民生工作也迈上新的台阶。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2011年全省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3.9%、13%,今年上半年达到10.1%。同时,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近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9万亿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通车总里程即将突破5000公里,一大批转型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了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山西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统筹推进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在生态建设、农村民生改善、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生态治理修复,每年营造林近500万亩、森林覆盖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极大改善了全省的生态环境;投资600亿元,先后实施了村通水泥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卫生室、安全饮水、村通广播电视和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2009年以来,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累计减少1970人,

3年多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8年的0.47下降到2011年的0.085,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安全环境。

多元发展,山西转型跨越的核心支撑

山西转型发展已经探索了多年,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以煤为煤、以煤为主、以煤为惑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诅咒”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山西转型发展离不开煤,潜力和希望都在煤。煤的转型是山西最具艰巨性、决定性、革命性和标志性的转变,是摆脱低水平、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通衢大道。山西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煤、立足用好煤,大力推动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以煤为基,就是要巩固煤、提升煤、延伸煤、超越煤,提高煤炭产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安全化水平,更好地为国家提供能源服务;以煤兴产,就是要依托煤炭、煤层气等资源,做强做大做活煤相关产业;以煤兴业,就是要利用煤炭积累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多元发展,就是要做好地下地上、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形成多元支撑局面,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具体实施中,就是要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把太原打造成为世界煤机基地;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早日建成中西部物流大省;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变;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围绕民间资本与先进技术合作嫁接,加快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深度体现了山西特色,是转型路径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能够在全国发展一盘棋中,更好地发挥山西能源基地的作用。

“四化”联动,山西转型跨越的主体内容

加快转型跨越是山西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战场。

“四化”战略实施两年多来,提升了山西的发展层次和质量,改变了山西的发展动力和面貌,使转型成为山西发展的主旋律。应对危机冲击的实践再次表明,转型动作早、转型力度大、结构升级快的企业和地区,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要大得多,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往往能收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走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困境。

“四化”是转型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步入产业行业耦合循环转、“两型”社会引领持续转、“化化相连”系统转的必然要求。“四化”的互促互动、融通融合,体现了加快发展与转型优化的有机统一、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经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有机统一。山西省今年上半年有1206个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落地,投资额达4765.7亿元,不仅继续为经济结构的优化添柴加薪,而且有效化解和分散了经济下行压力,成为促进增长的中坚力量。山西坚定转型不动摇,坚持用全面联动、整体推动、一体促动的理念来谋划转型、对接转型、延伸转型,进而始终找准抓住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落笔处,始终掌握在转型中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根本在工业新型化,就是要持之以恒地推动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在巩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成果的同时,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精细煤化工、化学制品、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产业,大力发展与煤炭生产相关的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业、物流业、金融业等;

坚定不移走循环发展的路子,把循环作为一个基本路径、一种生产业态、一种经济方式,实现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两化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加速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转型作为整体转型的根基,着力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实现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潜力在市域城镇化,就是要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支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作为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全力推进“一核一圈三群”(“一核”即太原市区;“一圈”即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的都市圈;

“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把城镇化的集聚、辐射、引领和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城镇就业,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城镇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持续在城乡生态化,就是要发展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力求植绿与兴水同步、生态与旅游文化同步、开发与保护同步、治污与节能同步;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具有山西特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优美的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源头带动和持续支撑,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科学持续,转型跨越不懈追求

“行百里者,半九十。”转型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巩固递增的过程,必须坚守信念、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把握规律主动转、立足长远全面转、抓住机遇加快转。

山西的转型之路还很漫长,但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远。立足比较优势、发展基础、客观条件来谋求转型,切实把握转型的阶段性特征,着眼“发展不足”和“结构不优”并存这一最大现实,坚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松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做到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有机统一。

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转型发展的先导,面对负重爬坡、后发赶超的发展形势,“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地处内陆不为封闭所缚”,在解放思想中打开视野、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切实把“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作为转型的战略重点,在依托、借力、升华煤炭产业优势上做足文章,使煤炭成为转型资本的主要来源、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切实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着力推进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农业,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产业模式和主导经济形态;

切实把高端开发、高位切入、高头嫁接、高效配置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要求,让资源在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切实把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作为转型发展的鲜明标志,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形成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抱团转型、聚力突破的态势。

山西的转型之路面对更加强化的市场约束和更加刚性的环境约束,面临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要通过持续转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经济与生态并重,致力建设绿化山西,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每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同时充分发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倒逼机制,带动技术更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经济转型;切实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既要“腾笼换鸟”更要“腾笼换凤”,把有限的空间腾出来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排工程,加强对重点排污能耗企业的监测监管;扎实有效推进“大水网”工程建设,

投资1000亿元,形成“两纵十横、六河相连,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水资源深度开发、科学利用、持续循环体系;

加大对水、空气、土壤污染等治理力度,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尽量多还旧账,努力不欠新账,创造宜居环境。

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产业转型外,还涉及城市转型、生态转型、文化转型、技术转型、机制体制转型等。山西作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为推动“一揽子”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坚实平台、发展先机。山西以综改试验区为龙头,用先行先试、全面转型统一思想、汇集政策,集聚要素、扩大影响,

一体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城市影响力、环境承载力、文化软实力、科技支撑力和社会和谐力。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和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以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着力突破体制机制的“瓶颈”制约,在完善产业发展、土地管理、投资融资、科技人才等工作机制上主动作为;敢于“跳起来摘挑子”、“第一个吃螃蟹”,有高招、使新招、出奇招,务求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建设文化强省以及标杆项目、标杆工程、标杆企业、标杆园区建设上取得实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着眼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又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提出明确要求:

要有会行会试的理念、敢行敢试的勇气、善行善试的担当、能行能试的胆略、快行快试的速度,从每个单位做起,从具体项目开始,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将先行先试全面落实到转型综改区建设上,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争取转型发展的新成效、强省富民的新业绩。

地方领导,敢为人先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

山西转型跨越带来的深刻变化,除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有力领导外,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主动融入到转型跨越的伟大实践中去,敢为人先、具备超前的危机意识和强力的开拓进取精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说,“要以‘非禁即入’的胆略和勇气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制约,努力为加快发展扫平障碍、趟出新路;要在干中试、在试中干、干中总结,一味观望犹疑,将会贻误发展良机。

长治要紧紧抓住中央赋予我省先行先试的这把尚方宝剑,勇于攻坚克难,大胆寻求突破,敢趟改革的‘深水区’,敢闯发展的‘无人区’,敢破经验的‘权威区’,闯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路,努力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长治必将成为山西省经济的爆发点。”

从制度保障到科技支撑,从金融创新到投资拉动,从民生保障到创造百姓更加美好生活——面对山西转型跨越的这场“大考”,长治,一次又一次的率先突破,交出了独具“长治特色”的精彩答卷。

晋城是山西东南部的门户城市,素有资源之富、交通之便、气候之宜、人文之名四大优势。做惯了“煤文章”的晋城人,

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转”和“跨”的“好文章”呢?晋中市委书记张九萍说:今年以来,晋城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抓住“项目落地年”这个重点,积极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循环化是晋城推动转型跨越最强劲的三大引擎。按照“建设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勇于实践,积极对接大上海,融入中原经济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商贸旅游等非资源型产业,坚持打造现代煤化工、煤层气、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四大产业六大工业园区,全力构建以煤为基、多业并举的产业新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转产的新路子,各项工作继续排在全省前列。

晋中作为全省“一核一圈三群”的核心区,区位重要、责任重大,优势独特、机遇难得。晋中市委书记张璞说要与太原联手迅速启动科技创新城建设,实质性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要坚持“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主动融入,错位发展,借助“投资晋中就是投资太原”的广告效应,加强与太原的联系、联合、联动,推动路通、信息通、人流通,把晋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抓住综改机遇,主动“先行先试”,精心打造“108发展廊带”和全省资本市场示范区。

作为以煤炭能源经济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三名一强”

奋斗目标。在古城文化复兴,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引进中海油、中国化工、国药、富士康等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性合作伙伴,

实现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通过加快七大工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产业集聚、项目集群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格局。跳起来,用尽全力,一定可以摘到“桃”!也一定能够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主战场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努力开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实现由传统的煤炭能源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变、由传统文化资源大市向历史文化名城转变、由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由传统商贸集散地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变。

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是基本前提,依托而不依赖资源是基本立足点。朔州市委书记王茂设提出了“三个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一是由“一”向“多”转变。改变“一煤独大”的局面,逐步形成多元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

二是由“粗”向“细”转变。坚持以煤为基,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延长产业链,把煤炭产业在做强做大的同时做精做细,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在稳定生产优质动力煤的同时,本着“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原则,重点构建煤电化、煤化工两大产业体系,发展并做大做强以煤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是由“旧”向“新”转变。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实现从传统产业结构向新兴产业结构提升。根据这一思路,朔州市今后5年将重点打造“五大新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基地、保障首都用电安全的新能源和洁净能源电力基地、全国农区最具特色的生态畜牧基地和边塞文化旅游基地、全国有影响的新兴陶瓷基地、循环经济基地,形成多元支柱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四位一体、一同推进”。

能否尽快实现转型发展,攸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前途命运。孝义市委书记张旭光说:从本世纪初开始,孝义市就对煤焦企业进行关闭、整合、重组、改造和提升。一是坚决取缔“小、散、土”炼焦企业,建设现代化焦化基地。二是整合提升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彻底关闭规模小、技术低、产能小的煤矿基础上,2009年以来引进汾西矿业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等资源重组主体,推进现有矿井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安全技术改造,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三是以实施循环经济项目为切入点,以高科技改造嫁接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集团化、规模化、高效化,进一步提高煤焦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循环经济园区的建成和投产,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机,使资源优势真正变为经济优势,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德阳西服设计

建德订做工服

福建定做工作服

攀枝花工服设计